从深耕本土植物基因库,到彩妆、香氛领域对东方意境的文化转译,C-Beauty已展现出独特的全球价值与产业韧性。
《中国化妆品》杂志|苏悦怡
当前,全球美妆行业步入重构期,创新突破的方向成为品牌核心课题。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美妆产品文化深度的追求与Clean Beauty(纯净美妆)的兴起,正形成双轮驱动。植根东方智慧的中国化妆品行业——C-Beauty,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节点。
以此为背景,C-Beauty以东方美学智慧为核心驱动力,告别“跟随策略”,从原料根基到文化表达开启全方位创新,开辟出特色鲜明的新赛道。这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一场融合传统智慧、现代科技与可持续理念的深度产业变革。《中国化妆品》杂志结合行业专家洞见与前沿品牌实践,深入剖析东方美学如何重塑中国美妆的原料体系、技术路径、品牌叙事与全球视野,揭示其作为国妆崛起及出海核心引擎的深层逻辑与未来图景。
东方原料体系:
深耕本土植物基因库
当前,中国化妆品原料产业呈现“发展不均衡”格局:在玻尿酸大规模生产、重组胶原蛋白研发等特定领域已具全球领先水平,但在创新原料的前沿研究与基础科学方面仍需追赶国际先进。面对此现状,国内原料企业与品牌正着力特色化与区域化布局,聚焦云南高原植物、天山雪莲、齐鲁牡丹、藏地松针等兼具深厚地域文化底蕴与独特功效潜力的植材,以此构建差异化的“东方原料体系”。
贝泰妮集团对云南特色植物青刺果进行成熟运用,开发出多种创新成分
举例来说,云南这片“植物王国”,蕴含着发展特色化妆品原料的巨大潜力。贝泰妮集团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的实践,正是这种探索的缩影。贝泰妮基团创新原料研发中心高级研发经理肖丰坤团队构建了贝泰妮集团的“种子墙”,系统性地筛选了500多种云南特色植物,建立起涵盖200多项技术的标准体系,其中50多种原料已实现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肖丰坤介绍道:“云南拥有8000多种特色植物,其中5000多种具有药用价值,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我们筛选的500多种植物,构成了这座探索本地植物应用价值的‘基因宝库’。” 这体现了对中国本土植物资源深度挖掘的重视。
作为云南标志性的道地药材,三七的应用是体现“东方原料”价值的典型案例。肖丰坤主持了“三七绿色综合利用”云南省级重点项目,团队采集了300余份样本,制备出12种差异化标准提取物。通过生物转化技术,他们成功制备了稀有皂苷单体,显著提升了三七须根的利用率,并开发出3条产业化工艺路线。
“三七是云南极具代表性的药材,” 肖丰坤详细说明,“历时三年多,我们收集分析了五六百份来自须根、主根、茎、叶及花的不同样本,深入研究其皂苷成分差异,最终成功研发并应用了两款标准提取物于化妆品中。” 其中两项成果已创造亿元级产值,让传统中药材的精粹在现代功效性化妆品领域焕发新生,实现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品牌突围:
差异化路径下的东方美学实践
东方原料体系的价值最终需通过产品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如何依托东方美学实现差异化?欧薇妍(OVYA) 以“高端理性抗皱+灵芝成分”提供了范式。在产品创新层面,其在中国美容博览会亮相的新品“灵芝抗皱双萃油敷面膜”,通过油相(灵芝提取物+刺梨果提取物等8大臻萃植油)与水相(三维淡纹活性物+三重发酵滤液+五重屏障强化矩阵)的协同作用,显著快速改善肌肤质地。在研发方面,欧薇妍与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吴孜博士团队合作的“灵芝细胞抗衰科技”寻求植物细胞与皮肤细胞的高度亲和;自研“灵芝孢子深度发酵制油”技术则充分释放灵芝高活性成分。
欧薇妍创始人张群
创始人张群强调,研发是欧薇妍的“立身之本”:“我们与安徽古之堂药业共建500亩灵芝种植基地,与晟薇药业共建灵芝草本外泌体实验室,持续投入,以天然与科学打造安全有效的抗皱产品。”这种对东方原料体系源头质量和科技融合的重视,是其践行东方美学智慧的根基。
值得关注的是,欧薇妍凭借其核心原料“灵芝孢子发酵油”,在2024国际化妆品INPD创新匹亚大赛上荣获创新原料奖,进一步验证了其以“东方美学原料”走向全球的实践路径。
当下,东方原料正被品牌以不同形式演绎。薇诺娜立足云南植物资源优势,深度挖掘高原特色植萃活性成分,聚焦青刺果、马齿苋、滇重楼、滇山茶进行功效研究,其中青刺果与马齿苋已成为其标志性核心成分。迷奇则以中国牡丹护肤为特色,其“国色牡丹·丹华鎏金”系列巧妙融合牡丹文化与现代工艺。诞生于“玫瑰之乡”济南平阴的半亩花田,自2010年起便以玫瑰为灵感,将东方花植疗愈力融入品牌基因,如今更通过“玫瑰香氛花园”等沉浸式体验,将天然玫瑰成分与场景氛围深度结合。
这些品牌实践虽路径各异,但核心一致:依托东方植物原料与文化故事,为消费者打造可感知的东方审美体验。
彩妆与香氛:
东方美学的美丽延伸
国际化妆品代工巨头莹特丽集团创始人Dario Ferrari曾指出,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原料研发与护肤科技创新,而彩妆领域则更需指引——因为彩妆的研发需要紧密跟随快速变化的时尚趋势。
《中国化妆品》杂志采访了国际彩妆艺术家Andy Koh,他认为,中国彩妆品牌既要紧跟国际时尚趋势,也要在这一趋势中塑造属于国妆的东方色彩。
国际彩妆艺术家Andy Koh
“西方视野中‘中国红’常被视为东方色彩代表,但东方色彩远不止这一种——群青、鹅黄、嫣红、藕荷等色彩蕴含深厚诗意,能够启发国产彩妆品牌赋予产品更多文化价值。化妆不仅要与服饰、发型协调,还要汲取国际时装周与年度流行色灵感,才能让‘中国色’在全球舞台更具包容性与时尚感。”
基于这一观点,越来越多国产彩妆品牌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赋能产品内核,比如跨界联合故宫、敦煌等IP,以织锦、唐卡、国画等元素推出限量色系与别款礼盒。例如,花西子将苏绣手工置于气垫盒之上,让彩妆产品在功能之外更具“艺术品”气质。彩色表达不再局限于“艳丽夺目”,而是追求“诗意+实用”的平衡,以差异化凸显东方审美与时尚融合。
而香氛赛道的东方美学,更需要高端定位和文化重构的双重加持。创立于2017年的高端香氛品牌岩兰AROMAG主理人曾鸿阐释其理念:“我们定义的‘东方香’精髓在于文化的‘留白’与‘克制’,既区别于中东的浓烈,亦跳脱西方的甜美,旨在为深谙东方文化的爱好者营造沉浸式的诗意与审美深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更多中国香氛品牌实践这种“东方香”的表达方式——观夏的“昆仑煮雪”,以松木香调勾勒雪落青松意境,以气味复刻“围炉观雪”的禅意;闻献“非常四季”系列,瓶身借鉴传统榫卯结构,香调融入艾草、花椒、核桃、八角茴香等本土香料,并以“火”“竹”“夜”“蛇”等东方意象命名,底蕴深厚;本土香料也为“东方香”赋能,云南墨红玫瑰精油的蜜糖尾调、福建百年茉莉花田“月光采摘法”保留的灵性、西藏雪域松针冷萃的冷冽木质调,正重新定义东方香氛。
闻献“非常四季”系列
这些案例印证,当“气味”升华为文化载体,东方美学便超越了视觉维度,深入可感知、可沉浸的嗅觉体验。
国妆东方美学发展趋势:
扎根本土,放眼全球
总体来看,国产品牌在原料端更倾向于“扎根地域”,深度挖掘中国特色植物基因库,将传统中草药与现代护肤科技相融合,既保留了草本功效,又符合天然、安全的护肤理念。同时,品牌在包装与视觉设计方面融入苏绣、国画、诗词典故等东方元素,配色从单一“中国红”延展到“群青”“藕荷”“鹅黄”等多元东方色彩,与极简现代风格相结合,更易赢得年轻消费群体的共鸣。正是在这类本土深耕与文化承载的基础上,C-Beauty在国内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并逐步将“东方美学承载体”推向海外。
花西子刺绣限定气垫与蜜粉饼,以非遗苏绣展现“兰花”“青山”
“比翼鸟”与“双叶荷”
放眼全球,越来越多中国品牌以“高端东方植物护肤”形象亮相海外主流市场,但要真正从“亮相”走向“长效”,必须在合规与标准体系上持续发力。例如取得欧盟化妆品法规(EC)合规认证、完成美国FDA进口备案、在日韩等重点市场进行安全与功效论证,这也是让海外专业买手和终端消费者信服的基本前提。与此同时,功效数据、检验报告和原料供应链可溯源体系也需同步升级,才能让“东方成分+天然安全”成为具有公信力的国际标签。只有当产品在包装、美学与安全层面全面对接国际标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赢得持续关注与肯定。
从深耕本土植物基因库,到彩妆、香氛领域对东方意境的文化转译,C-Beauty已展现出独特的全球价值与产业韧性。诚如前文专家洞见与品牌实践所示,唯有在原料深挖与国际化、技术持续创新与融合、品牌文化精准表达与升级,以及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上协同发力,才能让“中国成分”“中国色”“东方香”真正闪耀于世界美妆舞台。
未来,以东方智慧为引擎,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美妆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展现中国美妆力量。
正规配资平台官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