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趴着睡觉手好麻”“教室太小,孩子连躺平都难”“午休醒了总头晕,下午上课没精神”……近年来,关于学生在校舒心午休的诉求成为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走进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新亚洲学校,校园里整齐收纳的午休垫、轻柔的助眠音乐,还有学生们自主设计的“睡眠空间”——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来的改变,源于一场从“DeepSleep(舒心躺睡)”到“DeepLiving(深度生活)”的校园生活再造实验。
始于诉求:
把“投诉”变成课程课题
一切的开端,都源于最真实的校园生活场景。据介绍,一年前,龙外(集团)新亚洲学校一年级家长反映 “孩子无法躺睡”,八年级家长质疑 “购买躺椅不合理”,学生代表也主动向成长部提出 “趴睡导致腰酸手麻” 的困扰。教室空间有限与学生午休需求的矛盾,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民生考题”。
“教育不该回避问题,要把问题变成育人的契机。”学校管理团队没有简单回应诉求,而是将午休难题转化为项目式学习(PBL)课题。从校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一场全员参与的、为期一年的“校园生活优化行动”就此启动。
学生代表组成的项目小组分批进行分析,问卷组设计了涵盖 “午休方式”“身体感受”“躺睡意愿”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对午休同学午睡情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58.17% 的学生“非常希望” 实现躺睡,34.11% 的学生因趴睡感到“手麻腰酸”,近 20% 的学生下午上课 “总想睡觉” 。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亟待解决的真实需求。于是,项目调研组走进兄弟学校和周边幼儿园,实地调研午休设施,学习其空间规划技巧、设施收纳方法;利用AI工具检索各地优秀午休案例,收集灵感素材。
开展跨学科的成长课堂
“空间小?那就利用垂直空间!”“卫生问题?我们自己做除臭剂!”
在方案研讨会上,新亚洲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不断迸发。最终,几套个性化方案脱颖而出,部分学生的“躺平”设计如下:



今年9月底,龙外(集团)新亚洲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试点班级正式启用“躺睡方案”。每天午休前,学生们有序取垫、铺床,进入休息状态;午休后,迅速收纳、清理,整个过程高效而有序。


然而,试点运行不久,学生们就发现了新的小困扰:部分同学的鞋袜异味在教室中发散,影响午休氛围;教室、走廊角度偶尔有蚂蚁出没,干扰休息;甚至有同学反映 “环境有点闷,不容易快速睡着”。
一场五育并举的微缩实践
这些从学生实践里冒出来的问题,恰好让课题成了串联多学科的“实践纽带”——
生物:学生用咖啡渣制作吸附包、果皮熬制天然香薰、香囊搭配中草药,解决 “鞋子异味”“空气不清新”等问题。
科学:为了解决“蚂蚁干扰” 问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测试不同天然试剂效果写出了完整的《驱蚁实验报告》。驱蚁试剂实验: 请回家吧,小蚂蚁!
美术:针对 “教室光线亮难入睡” 的问题,有同学提议用遮光眼罩,也有同学担心 “眼罩容易混淆”,大家便决定自主设计:有的融入彩虹元素做标记,有的写上 “sleep” 英文增加辨识度,让每只眼罩既独特又实用,成了专属的“治愈系”生活用品。
音乐:在老师带领下,学生到龙城公园录制鸟鸣、溪流声,结合 “中医五音疗法”,与音乐老师共创《山居秋暝》《空谷幽鸣》等AI睡眠曲。
劳动:制定《午睡公约》,明确 “睡前5分钟准备”“每周床品清洗”“安全通道检查” 等规则,在收纳整理中体会劳动价值。
该校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场 “躺睡实验”,本质是一场 “五育并举” 的微缩实践——
德育:在公约遵守、互助收纳中培养责任意识;
智育:跨学科探索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
体育:改善午休质量,为下午学习储备精力;
美育:自然音景、空间设计提升美学感知;
劳育:整理收纳、手工创作践行劳动精神。
从“趴睡不适”到“躺睡舒心”,新亚洲学校的这场实践,证明了教育的生命力藏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挖 “生活教育” 富矿,让 “问题即课题” 的理念延伸到更多领域——无论是校园环境优化,还是社区实践探索,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 “活课堂”。当教育扎根生活,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次解决问题的尝试,都是向 “真教育”的靠近。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童 通讯员 龚茜 肖淇
正规配资平台官方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